其制造工藝過程簡述如下:
(1)粉碎 把一组直径不同的淬火钢球同原料放入滚筒内,加水,放上橡皮垫并将盖子密封,然后使滚筒转动,在钢球的撞击下,将磨料粉碎。粉碎1公斤原料,需用钢球的总重量约为3公斤。以每滚筒粉碎白剛玉原料3公斤,用9公斤钢球为例,一组钢球的直径及其重量分配为φ10~15毫米—3.5公斤、φ20~25毫米—3.5公斤、φ30~35毫米—2公斤,加水2公斤,滚筒转速为60转/分,粉碎时间为25~30小时。
(2)酸洗与水洗 目的是洗掉磨料中的铁杂质。其方法是:用20~30%盐酸3公斤,倒入盛有粉碎后磨料的玻璃缸内,进行不间断的、周期性的搅拌,同时完成酸洗(或加热到70~90℃酸洗)。经2小时候,加水10~15公斤进行搅拌,静放2~3小时,使磨料沉淀,然后将废酸液倒出。再加入一份盐酸进行二次酸洗。再倒出二次酸液后,往玻璃缸内注入清水,待静放沉淀后将水吸出,然后重新加水清洗。这样不断的水洗多次,直到水液不成酸性为止(一般清洗5~6次,磨料由黑灰色变为白色,可用石蕊试纸或甲基橙指示剂 检查水液的PH值)。
(3) 分选 采用水选法在玻璃缸内进行分选。水同白剛玉研磨粉的重量比大致为10~16:1.为避免水选磨料的颗粒粘结,要进行使磨粒成为悬浮体的稳定处理,既往大玻璃缸内加稳定剂—硫酸盐废纸将溶液或水玻璃,并搅拌均匀。加入的硫酸盐纸浆的重量为磨料重量的1%,而水玻璃的加入量分别为: W5~W40加5毫升,W1.5~W3.5加8毫升,W0.5~W1加16毫升。
不同粒度的磨料分選程序是由細到粗,既由W0.5到W40之間進行逐次分選。首先,將玻璃缸內水渾濁液攪拌均勻帶若幹小時靜置後,從水渾濁液上層抽取10~20厘米標高所盛的渾濁液,其粒度爲W0.5。然後補加蒸餾水或另加穩定劑再攪拌,待靜置沈澱_時間後,再抽出10~20厘米渾濁液即爲W1。不同粒度的分選依次類推。爲使磨料的粒度分選的均勻,不同力度的分選應在兩次以上。
(4) 烘干 在烘干箱内升温100~200℃烘干,烘干后用玻璃研棒或牛角匙将结块研细。
(5) 煅烧 将白剛玉研磨粉放入電爐或者馬福爐中,從常溫升至850℃,對W0.5~W1研磨粉有時可達1200℃,然後保溫5小時。